行业新闻

亚洲玩具遭电子产品挤压,与手游结合求转型

时间:2014年01月23日 17:06 发布人:顽童无忧 阅读:
随着智能装置(smart device)近年的广泛流行,“小女孩玩洋娃娃,小男孩玩玩具车”的传统观念已被颠覆,两、三岁幼儿纯熟地把玩父母智能手机中的游戏早已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对玩具业和家长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顽童无忧从《路透社》近日的报道中获悉:由于3岁以下的婴幼童市场由家长主导,加上中国内地开放一孩政策,业界预期该年龄层玩具市场仍会不断增长。但5-12岁孩童的传统玩具市场则受电子产品影响较大,市场正在缩窄且不断变化。
 
 香港玩具协会主席汤诚正称:“这几年电子产品对玩具行业有很大影响,小孩子愈来愈早熟,以前8-10岁的小孩仍会玩玩具枪和兵捉贼游戏,但现在选择太多了。”香港玩具厂商会常务副长杨子江亦称,“iPhone、iPad真的夺去了不少这年龄层的生意,这是现实。”
 
 在一家欧洲玩具公司从事项目管理、育有两名子女的吴女士表示,现年8岁大的儿子几年前曾沉迷于手机游戏,整天要求父母让他玩,不然就发脾气闹情绪,让父母非常苦恼。“后来我们逐步替他‘戒’,例如今天玩的时间长了,下次就会缩短。又会经常跟他说整天打游戏会变傻子,不晓得跟别人说话,成绩会变差找不到学校读书,当每个人都这样跟他说,说久了,他就信以为真,就渐渐没有再提出要求了。”吴女士说。对于现年仅1岁半的女儿,吴女士坦言,为免重蹈覆辙,她干脆连教育或儿歌类的手机程式也不让女儿接触。
 
 香港玩具制造业多年来居于世界前列,但大多数厂商目前仍以代工(OEM)为主。面对电玩和网络电子游戏的冲击,加上主要生产基地——中国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欧美主要出口市场仍在复苏过程中,港商难以将成本转嫁予买家,令到经营倍加困难。因此,传统玩具业必须找寻新的出路。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说,港商必须升级转型及积极创新,开拓本身设计和品牌,并尝试开拓中国内销市场。比如透过应用程式(App)将传统玩具与智能装置结合起来、通过创意行销将玩具的受众扩阔至成人等,都是顺应潮流又可行的方法。
 
 上周四(9日)结束的香港玩具展中有份参展的森游有限公司展出的新产品“兔兔”,就集手机游戏、绒毛玩偶和触控玩具于一身,让玩家通过App饲养小白兔,启发孩子好奇心与创造力。该产品获评为今年香港玩具及婴儿用品大奖的“最佳电子及遥控玩具”。从事塑胶玩具生产的铿仕实业负责人黄先生表示,尽管电子游戏给小孩子多一个选择,但传统玩具不会被淘汰。“玩具依赖造型、立体感强及能握在手中把玩。年幼儿童仍然要可触摸,能听到和看到的玩具,实物和在屏幕上看到的影像始终是两回事。”他说。据悉,该公司近年推出“Track Board”的新产品,在硬壳图书内页嵌上路轨,揭开图书后将上了发条的玩具车放上路轨行走,就是一种集传统和创新的产品。“我们不想放弃原有的市场,所以通过开发新产品这理由来调高定价,令客户觉得你情我愿。”他称。
 
 香港玩具协会的汤诚正则指出,港商要由代工转至发展品牌中间有一段过程,包括投资及建立设计和市场推广团队,尽管困难但好处是肯定的。“因为代工始终有一天会被(买家)压价到很低,虽然内销市场要通过不少(产品安全)测试,但香港玩具业有超过60年的制造经验,对品牌和高质素管理积累丰富经验,最重要是踏出第一步。”他说。杨子江则建议,港商可以通过授权将传统玩具与动漫、卡通角色结合,“借力打力”。
 
 中国是世界玩具生产大国,全球约3/4的玩具都在中国生产。但以玩具消费量而言,则仍在幼稚园阶段。研究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预测,2012-16年全球儿童玩具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6%,于2016年零售额将达175亿美元。目前欧盟是婴童玩具最大的市场,占全球一半,而美国市场则占四分之一。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销售额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盟,只占世界总额的16%。
 
 “玩具很特殊,与各国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不能搬字过纸,好像芝麻街(Sesame Street)在美国十分流行,但在大陆市场多年来仍不成功,就是因为(两者)文化格格不入。”杨子江说,中国市场是个试验场,玩具商仍在摸索阶段,但这颇富挑战性。
 
 顽童无忧了解到:最近传统游戏玩具再现活力,甚至有击败近年来流行儿童平板和高科技玩家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衰退,出于节省开支的目的。其次,游戏类玩具产品始终保持着玩具的本质,以一种传统的游戏形式存在着。关于传统游戏玩具市场,业界人士认为前景还是乐观的,尽管严峻,但只要多从孩童角度出发,继续创新,结合当下科技形式,便会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