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具出口告别“闭眼挣钱”时代
顽童无忧 在第113届广交会上,曾经占据世界六成份额的中国玩具产业风光不再。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制约下,一些出口导向企业已有日薄西山之感,“撑一天是一天”。
然而,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出口前景的黯淡不同,中国国内玩具市场近年持续兴旺,不少企业凭借电子商务、动漫产业链和自主品牌这“三板斧”,走上了产业转型之路。
出口遇冷立足内需
在第113届广交会上,总部位于江苏的中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玩具一部副经理李一凡回忆起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十年辉煌”,很是感慨。这位老外贸说:“那时闭着眼都能挣钱。”
“但从2008年起,玩具出口一直在走下坡路,很难找到对策,只能苦苦挣扎。”他说。
在该行业做了20多年的扬州大唐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唐建新用四个字形容不少中国玩具出口企业的处境:“苟延残喘。”
“做一天算一天,我们公司去年与前年相比盈利缩减了近30%。”他说。
江苏企业的境遇并非个例,中国玩具出口第一大省——广东去年玩具 出口玩具 金额同比下降8.32%,是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纳入统计的20大类出口玩具中,11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而出口产品单价上升。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说,协会的专项调查中,多家企业反映,2012年海外订单减少15%至30%、生产成本增加25%。这一情况比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时还要糟糕。
外部环境不良并非中国玩具出口产业遇到的唯一问题。国内用工成本攀升、招工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高同样冲击玩具产业。李卓明说,2012年中国玩具出口遇到的困难可以用“内外夹击”来形容。
青岛英贝特玩具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海峰说,过去几年,随着公司劳动力成本增加,工厂工人数量从600人逐步减至300人,同时,工厂开始从省内的沿海城市转移到内陆城市。
“我们在临沂、济宁、枣庄等城市建了20多个加工厂,那里的工价还便宜点,青岛太贵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