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童无忧早教幼教玩具 安全运动 健康益智
讨论儿童玩具的变迁,可以更好地了解玩具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改进儿童玩具,更好地滋养童年
儿童玩具类型随时代而变
童年与玩具的密切关联,决定了不同年代的童年记忆烙印着不同的玩具记忆。
在当今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中,上世纪50—60年代,物质匮乏,正处于解决温饱阶段,市面上鲜有玩具出售,儿童玩具多以自制为主。其中,以木制玩具最为常见,如木制的小手枪、陀螺、小三轮车及弹弓等,也有常见的泥制动物玩具、声响玩具等。另外,滚铁环、踢毽子、弹玻璃球等也深受当时孩子们的喜爱。
上世纪70年代,铁皮玩具开始盛行,木制玩具慢慢变少。铁皮青蛙、铁皮火车、铁皮手枪及铁皮机器人等,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玩具。上世纪80年代是变形金刚最流行的年代,同时游戏机开始出现。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有的是逐渐代替铁皮玩具的变形金刚、魔方、积木、拍洋画、芭比娃娃、电子宠物、四驱车等。风靡一时的小霸王游戏机也开始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堪称是被动漫人物玩具占领的年代。大量外国动漫进入国人视野,儿童玩具市场迅速被动漫人物玩具所占领。特种部队、玩具总动员、忍者神龟、多啦A梦等成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的主流玩具。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里,伴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普及,iPad、3DS、PSP游戏机、遥控玩具、智能型玩具等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同时,外国动漫相关周边玩具产品也迎来了一个全盛时期。
自上世纪后半叶至今,我国不同年代童年玩具的历史流变,真切地演绎出半个多世纪童年文化的变迁。
儿童玩具品质随科技而变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玩具的历史流变可以发现,现代儿童玩具随着科技发展,自身也实现了蜕变。
首先是成品化与商品化。传统的儿童玩具大都取材于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材质和生活中的废弃用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仰仗成人和孩子形成的玩具共同体而手工制作出来的。现代儿童的玩具主流,则是依托于产业化的模具设计和机械化工艺而批量生产,在构造和功能上都趋于标准而统一,并以市场化的商品形式得以大范围供应。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背景下,直接购买成为获取玩具的便捷渠道。
其次是电子化与智能化。基于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和推广,现代儿童玩具的设计与研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电子化技术,并表现出智能化特点。相比传统玩具的简易、自然与朴素,现代儿童玩具以声、光、影同步呈现的新奇魅力,刺激和吸引着孩子的视听觉。今天,随处可见蹲坐一隅捧掬一块电子屏幕而聚精会神的孩童。电子游戏的智能化,折射出高科技在儿童玩具发展中日益广泛而深刻的推动和渗透作用。
再其次是时尚性与西式化。相较于传统玩具在制作工艺上对本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传承,今天的儿童玩具则更多显示出对卡通形象和西式文化的崇尚。同时,伴随儿童动漫作品的热播与助推,各种卡通儿童玩具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这都显示出现代儿童玩具的市场和消费上追随时尚文化的快餐化取向。例如:正是因为外国动画片《爆旋陀螺》和《超能陆战队》的热播,才催生儿童玩具“战斗陀螺”和“大白”(一个保健机器人)的一时畅销与流行。
儿童玩具在价值上有所转向
现代儿童玩具在巨大的进步当中,也暗藏着一些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价值的变化。
第一,重功能性价值而轻情感性价值。现代商品化的成品玩具及电子玩具的普及,消解着传统的自制玩具所建立的亲子互动关系及同伴关系的联结。儿童对电子形象和虚拟世界功能探索的兴趣甚至沉迷,替代了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的需要和渴望。同时,因无须取用自然材质及动手制作,加之电子游戏在空间上的室内化,阻隔了儿童与户外自然与乡土的亲近感,淡漠着儿童只有在这种亲近感中才可以萌芽的家国意识与故土情怀。
第二,重智能化而轻智慧化。现代儿童玩具的智能化只是玩具本身承载的智能化,并不意味着能给予玩具的使用者以智慧的启迪。相反,越是智能化的玩具,越容易给予儿童一种“傻瓜式”的使用方法和体验,并以其数字化的精准技术和程序编码,让儿童只能被动地套牢于预定的模式化操作中。面对现成的、预设的程序化功能,儿童是机械的、被动的,是缺乏选择和创造性的。正是在电子游戏“过关斩将”式的快感刺激中,儿童的心智一步步陷入高科技预设的陷阱中。
第三,重现代科技而轻文化传承。传统的手工玩具承载着绵长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然而,伴随现代高科技玩具和电子游戏日益成为孩子们的娱乐新宠,传统玩具与自然的坊间游戏日渐淡出现代童年生活的视野。外国影视动画及其相关玩具形象的引进和渗透,在带给孩子们外来文化的新奇与时尚体验的同时,也割裂着儿童的精神成长及与本土文化的纽带关系。
现代儿童玩具应向何处走
基于玩具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今天儿童玩具的价值隐忧,重新回归儿童玩具滋养童年的价值,是儿童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诉求。
首先,重构玩具共同体。现代玩具流水线式的机器生产及其供应的批量化,消解了传统社会中儿童与成人及其同伴所结成的玩具共同体。在幼儿园和家庭教养中,需要在游戏环境和玩具材料创设的过程中,构建起由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同伴等所促成的玩具共同体,作为人际关系的生态背景。形成以玩具为中心,并以共同参与玩具制作和游戏的活动方式,结成师幼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情感互动,感受共同计划、研讨、探索、合作和分享的愉悦与成功。
其次,建立玩具筛选机制。为充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应建立起玩具市场的筛选机制。一般而言,为幼儿选择玩具需要把握几个方面。在功能上,要益智且支持操作、鼓励创造,能够激发幼儿动脑、动手,鼓励创造和变化,满足他们探索和表现的欲望,使其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活动经验。
在玩法上,要能玩且好玩。在玩的方法及技能要求上,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水平,且富有童趣。在材质上,要安全且耐用。玩具的制作构材要安全、环保,确保无锐利尖角、无异味、无污染、无辐射,最好易于清洗,可重复使用。在造型上,应艺术美观。外形生动形象,色彩明快,有艺术品位,符合健康审美要求,给儿童愉悦的美感体验